第二十八章 犹疑(一)-《昭帝本纪》


    第(3/3)页

    “母皇春秋正盛,十年八年之后谁知晓是什么局势,到时候这么大的筹码加进去,足矣把局面搅得天翻地覆,我拿什么和三姐抗衡?”

    “十年八年你都攒不出等价的筹码,又怎么和三姐六姐争?”

    “成王败寇,我若是落败你能得到什么好处?”

    眼见着二人再起争执,良君微微提高声音:“都住口!看看你们两个像什么样子,乡野村夫才似这般争吵。瑜儿,你姐姐的处境你知道的,说一句进退维艰不为过。父君知道你为了你姐姐放弃了很多,我和你姐姐都记着你的好。你跟着梁学士编四书集注,我让你姐姐为你谋一个考官的位置,你也算是有门生的人了。”

    元瑜抿唇不语。编四书集注,做考官收门生,还都是在为元瑾壮大势力。

    “九妹,今年的科举赶不上了,景成三十一年的科举,我保证让你坐上考官的位置,如何?其她考官也是你翰林院的同僚,不会为难你。”

    元瑜垂眸。父君和亲姐姐都要求她顾全大局,她也做不出反抗之举。

    “多谢四姐。”

    良君和元瑾都松了一口气。

    论起做学问,除了崔家便是赵家。崔家清贵,对海事这样的杂学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与到皇女的争斗里来,赵家的态度更不用说。元琦想要找到合适的著书之人,难上加难。

    元瑜回到府上,江氏看她的脸色便知宫中发生的事:“殿下和父君和四姐毕竟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三殿下撇开关系,也是好事。”

    元瑜握紧手中的杯子,没有说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