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面圣(三)-《昭帝本纪》
第(3/3)页
“新柔,你招待好三姐夫和宁儿。三姐,我们书房说话?”
元瑜的正君江氏笑着行了一礼,带着卫念秋和元宁去了后院。
元琦元瑜二人在书房落座,侍从端上茶水,元瑜先笑道:“三姐的拜师礼太重了,我可不敢收。”
元琦也笑道:“九妹不是已经猜到了吗,我还另有事相求。”
“三姐有事尽管吩咐,重礼可就是见外了。”
“那我就直说了。我在桃州这半年,让人在沿海收集了气象水文的资料,有的是古籍,有的是沿海渔民们口口相传的,还有些观察到的现象,总之是纷繁复杂的资料。我现在需要有人,把这些整理著书,供给出海的船队用。”
元瑜敛了笑容。元琦在找著书的人,她一直知道。皇帝重视海上贸易,一旦书著成,便是一项功绩。元瑜和元瑾一父同胞,她怎么也没想到,元琦会把这份功绩送到她手上。
“三姐要找著书的人,母皇也是支持的,什么名门大儒找不到,怎么会想到我呢?”
“因为九妹最合适。”元琦看着她,“九妹不求名不求利,最能沉得下心。皇家的藏书随九妹借阅,资源最丰富。最重要的是,九妹也需要一个施展学识的地方。”
不得不说,元琦说的这些让元瑜很是心动。
为了避亲姐姐元瑾的锋芒,元瑜只能在翰林院不温不火地写些锦绣文章。这样一个能名垂青史的机会,元瑜不想错过。
看得出她的动摇,元琦又加了一把火:“我年前回京时,和母皇提过这事儿。母皇见我们姐妹齐心,龙颜大悦。”
终究元瑾和元琦不是一个阵营的人,元瑜纵使再心动,也不能随意应下。
“我这几年疏于读书,这样的重任一时竟有些怯了。三姐容我仔细思虑一番可否?以免能力有限,反倒误了三姐的事儿。”
元琦笑道:“这是自然。著书一事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慎重些是好事。那我等九妹的回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