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高燧回来了! 这是朱瞻基吃过午膳后,得到的消息。 自从上次朱棣这位爷爷把这位三叔贬为平民后,就安排了两个锦衣卫一路护送其回应天。 并且为了体现平民的身份,甚至这一路上,就连马也没有一匹。 也就是说,这位三叔几乎是一路靠着双腿走回了应天。 应天城北,随着北方雪灾频发, 时不时有些难民拖家带口的赶往应天。 虽然各地赈灾事宜已经安排了下去,但是道路遥远,赈灾物资也并非是短时间可以抵达各地。 一些运气好的难民还能走到应天,为了避免这些赶到应天的难民出现什么意外,朱瞻基在应天附近的几条官道上每隔一些距离便会设置一些粥棚施粥。 这种举措虽属无奈,不过效果倒也立竿见影。 随着粥棚的出现,靠近应天后,难民冻死饿死的情况明显大量开始减少。 再加上温棚的搭建,一些难民到了应天后, 经过简单的休整,就会立即被安排进搭建好的温棚里面。 目前为止,单单温棚接纳的难民数量,差不多已经接近万人。 而温棚的数量,也差不多达到了五千左右。 难民数量太多,温棚数量有限。 这和朱瞻基一开始打算一个人照顾五个温棚的预算有些出入。 算下来几乎每个温棚都会有两个人在照顾。 不过如此一来,蔬菜的种植倒是加快了速度。 几乎每個温棚刚刚建好,就会被立即被人耕种好。 而最开始建造的温棚,一些长势较快的蔬菜,甚至已经开始发芽,冒出了嫩苗。 朱瞻基去看过一次,这些被安置的难民,再知道这些蔬菜收获后,会有五成收益属于他们时。 一个个对待这些幼苗,就像是对待什么宝贝一样, 除了吃喝拉撒,几乎恨不得时刻盯着这些幼苗。 温棚里的杂草刚刚冒出个头, 就会立即被人连根拔起。 如此一来,剩下的事情自然就不用朱瞻基操心了。 这些百姓本来就是种地出身,照顾起这些蔬菜幼苗,自然比朱瞻基要来的专业。 “粥棚可以增加一些,另外可以请一些可靠的郎中,再熬煮一些防治风寒的汤药,回去后,把这些话转告给应天府尹顾佐,让他亲自督办此事!” 朱瞻基身上穿着一身简单的常服,肩上披着厚厚的棉袍,身边跟着的也只有张懋一人。 两个人穿着普通,随意的穿梭在一群难民之间,时不时会查看一些粥棚的情况。 不过让朱瞻基比较欣慰的是,他的命令下达后,这些下面的人倒也没有敷衍。 熬煮的粥都是十分浓稠的粥,就算是朱瞻基自己去吃,也并不觉得差。 一旁的张懋闻言点了点头,他对这些事情兴趣不大,也不懂,朱瞻基怎么吩咐, 他就怎么做。 两人又查看了几处粥棚,朱瞻基就和张懋来到了一处石亭。 这种的石亭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一来可以提供给过往商旅之人休息之用,二来也可以作为迎送之地。 朱瞻基和张懋两人走进石亭没多久,一个穿着便服的锦衣卫就走了进来,恭敬的对朱瞻基行了一礼后道: “太孙殿下,赵王此时距此已经不足两里!” 朱瞻基闻言点了点头,示意锦衣卫退下后,对张懋笑笑道: “既然我三叔快到了,你让去帮我准备一些茶水来吧,想必我三叔走了这么远的路也应该累了渴了,正好让他喝杯热茶,解解乏。” “是!” 张懋应了一声。 不多时,一个小火炉就被送了来。 火炉放在石亭的石桌上,几块木炭点燃,一个装着山泉水的紫砂壶就被放在了火炉上。 旁边还有茶碗,茶叶,茶具,朱瞻基绕有兴趣的随意摆弄了一会儿。 随着一壶热水烧开。 官道上一道有些萧索的身影也渐渐清晰起来。 这身影衣衫褴褛,不过却很厚实,大冬天的虽然依旧很冷,但是朱高燧却面色红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