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不负-《此生此世,唯爱不悔》


    第(3/3)页

    孟灵修遭群臣弹劾,联名上书,被允帝连夜召进了宫中,现在还未出来。

    而这场口诛笔伐的起因,竟不过是源于冯府遇刺一事,也不知哪里传出的风声,说那刺客是孟灵修所派,他害人不成反害己,一片添油加醋中,流言越传越离谱,已在街头巷尾演变成了“昭阳王爷积怨已久,买凶杀人”。

    而这些,将自己关在卷宗库里的冯敏之,通通不知晓。

    她素来刚正不阿,不结党不营私,在民间与朝堂都拥有不错的名声,这回人人都道孟灵修过分了,为她打抱不平,就如导火线一般,一石激起千层浪,事态控都控制不住。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冯敏之未现身的这段时日,青奴默认了流言,替她表明了态度,彻底坐实了孟灵修的“恶行”。

    那一日孟灵修来到冯府门前,反复求证后,在青奴的冷眼下,脚步踉跄,摇着头,长笑而去:“原来她真的……这般厌恶我。”

    如今雪地里,得知这一切的冯敏之震惊得无法言语,颤抖的手打掉青奴撑来的伞:“你,你为何要颠倒黑白,这般陷害于他?”

    雪花纷飞,薄唇紧抿的少年垂下头来:“青奴只是为大人不平,那王爷不是好人,说要负责,却又将大人伤成这样,大人将自己关着谁也不见,青奴实在看不下去了……”

    冯敏之越听越荒唐,急迫间一跺脚:“错了错了,全错了,不是你想的那样!”

    青奴愕然抬头,冯敏之却来不及解释那么多了,拔腿就往宫中的方向跑去……

    (七)

    风雪呼啸,长空寂寂,冯敏之在宫门处,见到了扶着城墙一点点出来的孟灵修。

    他双腿发颤,有鲜血自膝盖处漫出,在纷飞的白雪衬托下,显得触目惊心。

    一路上冯敏之早有耳闻,据说允帝震怒,罚孟灵修在雪地中跪了一宿,两个膝盖都被冰渣子给割伤了。

    如今两人遥遥对望,隔着风雪都瞧不清彼此的面目,却有热流一点点涌上冯敏之的眼眶。

    她几乎是两步上前,开口便更咽了喉头,当着孟灵修的面语无伦次地解释着,他却一直望着她,一声也未吭,她急了,便要冲入宫中:“我,我去同陛下说,还王爷一个清白……”

    终于,那只手抓住了她,声音有些疲倦:“陛下盛怒中,谁也不见,你还是迟些时候再去吧。”

    说完,他轻轻放开她,继续扶着城墙,一步步在雪地中行进着。

    风吹衣袂,冯敏之傻了眼,想上前搀扶却又犹豫了下,扭头冲宫门的守卫道:“王爷的马车呢?怎么没人来接王爷?”

    守卫面色为难:“陛下有令,从宫里回王府的一段路上,王爷不许坐马车,不许人搀扶,也不许王府的随从跟着……”

    看来这回允帝是真的恼了,铁了心要给孟灵修一个教训。

    冯敏之望向风雪里那道扶着城墙的背影,深吸口气,再不犹豫,上前俯身,不由分说地一把背起了孟灵修。

    “你,你做什么?”

    孟灵修猝不及防,在冯敏之背上挣扎起来,宫门的守卫也赶紧上前阻止,却被冯敏之回头一喝。

    “敏之既非王府中人,陛下也没说不能背着王爷,是不是?”

    守卫脚步一顿,张张嘴,有些无话可说。

    孟灵修却是终于绷不住,埋在冯敏之脖颈里低低笑开,摇头叹道:“你呀你,果然精通律法,最擅钻这种字眼空子。”

    那是一段比想象中还要长的路,沿途围观的百姓越聚越多,一传十,十传百,指指点点间,竟连下朝的官员也驻足一旁,满脸愕然。

    然而冯敏之却毫不在意,只是咬牙背紧孟灵修,一步一步地踏在雪地里。

    人群里开始躁动,各般猜测误会:“这昭阳王爷竟然骑到了冯大人脖子上,简直欺人太甚,还有没有王法了?”

    说着便有人要上前扯开孟灵修,却被冯敏之一声喝止:“莫动王爷!”

    她喘着气,一扫围观众人,高声道:“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膝盖上的鲜血滴滴坠入雪地,瘦削的身子背着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爷,一边艰难前行,一边大声澄清:

    “王爷没有派人来刺杀本官,一切皆是蓄意诬陷,是王爷舍命相救,本官才能躲过一劫,王爷是冤枉的,不该枉受惩罚……”

    青奴赶来时,大雪纷扬,所见便是那样一幅场景。

    百姓自觉分站两道,血迹由中一路蜿蜒,长空之下,身穿鲜红官服的冯敏之,一边背紧孟灵修,一边同群情激昂的众人辩驳着——

    “本官没有受人胁迫,字字句句发自肺腑……”

    “是,王爷行径是荒诞,却从未做过任何伤天害理之事……”

    “并非一路人?浩浩皇土,谁规定的路?”

    声声嘶哑回荡在长空下,风雪扑面,青奴眼眶一热,再顾不上许多,奔上前,撑开了怀里的伞。

    冯敏之扭头望向泪光闪烁的少年,微眯了眼:“你来了。”

    相视一笑,嫌隙尽泯,一切不言而喻。

    遮住头顶一片天的伞下,三人无声默契,于风雪中同进退。

    孟灵修直到这时,终于将头埋了下去,似笑似叹:“你这又是……何苦呢?”

    冯敏之身子一顿,唇角微扬,清朗的眉目一如两年前皇宫初遇。

    “王爷救过敏之一命,这回又因敏之而累,咱们,咱们……就当扯平了。”

    孟灵修愣了愣,摇头低笑,许久,风中飘出一句——

    “本王和冯少卿……可扯不平呀……”

    (八)

    后来孟灵修告诉冯敏之,百官的弹劾不算什么,他那皇帝侄儿真正震怒的原因,不过是因为一番对话。

    “请陛下收回赐婚,臣早有心仪之人。”

    “谁?”

    “大理寺少卿,冯敏之。”

    说这话时,王府里正在筹备一场大婚,孟灵修站在红彤彤的喜字下,笑嘻嘻地拉起冯敏之的手放在心口上。

    “所以,敏之,你来抢婚吧,只要你来,本王就跟你走。”

    冯敏之抽回手,低头闷闷道:“臣不会去做这种事的。”

    他曾同她说过,可以帮她假死,重复女儿身,可她不愿意,她自觉于情上已辜负苏景言,再不愿于信仰上负他,她要一世为官,替他将那份清明理想延续下去。

    可孟灵修却依旧不管不顾,如今布置的喜堂下,他凑近她,似玩笑,似认真:“若你不来,便只能看着本王自裁于新房了。”

    心头一紧,她霍然抬首:“王爷不要这么幼稚了,行不行?”

    “不行,本王高兴,本王任性,本王就要和冯少卿在一起!”

    红烛摇曳下,四目相对,孟灵修再次拉起冯敏之的手放在心口上,眸中带笑,这回却是坚定地不容挣扎,一字一句。

    “即便你一世为官,本王也不会放弃相守相依,不过就是个口诛笔伐,有悖伦常,本王有何惧?”

    昭阳王爷大婚那夜,烟花漫天,皇城上下一片热闹。

    却是在拜堂之际,一道身影如从天降,一声遥喝:“臣——”

    众人齐齐望去,门口闯入的不是别人,正是气喘吁吁的大理寺少卿,冯敏之。

    “——有事启奏王爷!”

    一片哗然间,回首的孟灵修眸光一亮,松了准王妃的手,对上那道灯光尽头的身影。

    他笑容得意,她眉眼无奈,一道烟花当空绽放,她终是深吸口气,眼一闭,飞奔上前,一把牵住了他抬起的那只手。

    两道身影在夜色中奔跑,不管不顾,大风猎猎,拂过衣袂发梢。

    似乎从未这样酣畅淋漓地放肆过,笑声飞过枝头,飞上夜空,飞得很远很远……

    这场闹剧的直接后果便是,在第二日的漫天飞雪中,孟灵修与冯敏之两个人都被请进了宫。

    没有人知道殿中发生了些什么,只知道出来时,冯敏之眼眶都是红的,而孟灵修却揉着心窝,对着长空呼出一口白气,笑得龇牙咧嘴:“本王那侄儿下脚可真狠,估摸着胸口都踹淤青了……”

    他回头,冲冯敏之挑挑眉,一字一句,轻柔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可是,多值啊,敏敏。”

    水雾弥漫,模糊的视线中,冯敏之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大殿中的一幕。

    她的女儿身到底瞒不住了,盛怒的允帝一脚踹来时,却是孟灵修猛地拦在了她身前,死死抱住允帝不撒手。

    他说:“陛下,冯少卿是臣的命,没了她臣便也没了命,臣长这么大还只爱过这么一个人……”

    声声嘶哑中,允帝还欲再踹,却终究顿了顿,拂袖一吼:“滚!”

    这一个“滚”字,便是天大的皇恩,孟灵修与冯敏之都心知肚明,此刻长空下久久相视,终是于漫天飞雪中,同时笑了。

    一个笑得满眼泪光,一个笑得无赖依旧。

    “本王说了,你一世为官,本王便一世相守,总之本王与冯少卿,这辈子都扯不平了……”

    后记

    今夕何夕,朝朝岁岁。

    后来的许多年,冯敏之官位越来越高,争议也越来越大,龙椅上那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也便装糊涂,照旧隔三差五与孟灵修约在王府里喝茶。

    这日凉亭赏雪,两人负手而立,看上下一白,天地浩渺。

    孟灵修把酒笑道:“他年论史,青宗卷上,你可知后人会如何写你?”

    “大理寺冯敏之,离经叛道,有违伦常,尽毁一世英名。”

    “你可甘心?”

    “臣不甘心。”

    “那你……”

    “可臣不在乎。”

    脱下官帽,冯敏之转过身,于风雪中与孟灵修四目相对,执手一笑。

    “臣如今在乎的,只有一件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