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商业扩张-《国潮1980》


    第(3/3)页

    商定由皮尔-卡顿公司出资二十五万元,由中央芭蕾舞团出办学教室,双方再各出一部分师资力量,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服装模特表演培训学校。

    而这所合办的模特学校名字,就以模特大赛为名,注册为了“锦绣东方舞台表演艺术培训学校”。

    基础形体的老师自然暂时抽调芭蕾舞团的老师担任。

    而专业台步的教练,则由曾经登台参与过皮尔卡顿的正式演出,接受过正规外教培训的那些模特来担任。

    这一下可好,那些曾经为皮尔-卡顿公司演出过的男模再合适不够了。

    他们不比女模特,是服装表演的主流,在行里相当尴尬,没那么多演出任务。

    所以在走上t台感受到人生的高光时刻后,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回归平庸的生活。

    小部分人如同宫海滨那样,一直在办模特私教培训。

    而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宁卫民又替宫海滨他们提前打了招呼,做了点铺垫。

    结果在一众高管的呼吁下,总公司这边干脆出了一万五把宫海滨的私教班给“诏安”了。

    当初跟宫海滨一起合着干的几个人,不但每人分了好几千,而且一下都成了有旱涝保收收入的培训教练了。

    每天昂首阔步走在“芭蕾舞团”里,鹤立鸡群一般,那是如愿以偿,顾盼生姿啊。

    对他们来说,吃二百块一个月的死工资虽然比单干收入要低不少,可身份却是天壤之别了。

    从此之后,他们才算具备了长期吃这碗饭的资格。

    至于皮尔-卡顿从中获得的好处,更远远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模特大赛主办方和培训学校投资方的双重身份,带给他们的,是掌管行业审美的话语权,以及相关的权威性啊。

    要不怎么学校还没核定出具体的课程和收费标准呢。

    只把成立学校的消息一见报,无数打来的电话、信件,就让“中芭”的传达室应接不暇了呢?

    这些来电和来信的人可没有纺织局系统内部的正规团体,但却来自于全国各地。

    除了一些想成为模特的个人,还有一些小单位成立的表演队。

    他们无不把皮尔-卡顿创办的学校,视为能获得专业知识的唯一选择。

    都想来京城通过参与正规培训,得到在这个行业里上进的机会。

    这就叫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没办学校的时候,谁也想不出来,社会上的非专业表演队居然已经变得这么多了。

    简直如雨后春笋。

    ps:病还没好,视个人情况更。


    第(3/3)页